關于老虎,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聞,說是不管有多麼餓,老虎都不殺戰敗的對手,不殺懷孕的母虎,也不殺幼虎,也就是所謂的「三不殺」。
于是有人問了,動物沒有人性,在饑餓難耐的情況下,真的會「三不殺」嗎?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。
老虎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,目前還未滅絕的有6個亞種,其中4個亞種分布在我國,華南虎還是我國所特有的。與其他貓科動物一樣,老虎喜歡獨來獨往,并且擁有極強的領地意識。
老虎除了狩獵,會經常巡視自己的領地,一旦發現有其他大中型肉食動物侵入,會立馬進行驅逐,因此在老虎領地內很少能見到狼、豹之類的肉食動物。
事實上,老虎面臨的最大的強敵是另一只老虎,它們彼此之間會為了領地和獵物而大打出手。有人說「一山不容二虎,除非一公一母」,這種說法并不準確,因為即使是「一公一母」兩只老虎相遇,也會發生激烈的沖突。
老虎在發起攻擊之前會先互相試探對方,如果實力相差懸殊,較弱的一方通常會主動離開,這一點它們自己是可以判斷的。
但如果雙方實力相當,那麼一場大戰在所難免。
不過老虎之間的較量很快就能分出勝負,它們不會發生生死搏斗。因為一旦有一方感覺自己打不過對方,立馬就會服軟示弱,躺在地上將肚皮裸露,而獲勝的一方通常也不會再繼續攻擊。
也就是說,老虎不殺戰敗的對手這一說法是成立的,因為即便是戰敗的老虎,其戰斗力都十分強大,獲勝者如果非要致對方于死地的話,勢必會遭到殊死反抗,到時候只會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。
每年冬季的時候,成年母虎會進入發情期,它會向附近的公虎釋放發情信號,收到信號的公虎會第一時間趕來交配,因為來晚了就沒機會了。
老虎每次交配的時間很短,通常只有十幾秒。不過公虎每天能交配幾十次,以提高受孕的幾率,大概三四天左右,老虎就交配完成了。成功受孕之后,母虎就會拒絕公虎,而公虎也會知趣地離開。
母虎要獨自完成妊娠、分娩以及哺育幼崽的工作,而公虎離開之后,可能一生都遇不到自己的孩子。在養育幼虎這段時間,懷孕的母虎需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。
由于沒有公虎的幫忙,懷孕母虎需要比平時更加努力狩獵,才能儲存足夠的能量以生兒育女。在此期間,懷孕母虎仍會收到其他老虎的挑戰,而一旦有老虎闖入,又免不了一場大戰。
老虎并不會對懷孕的老虎手下留情,不過跟對待其他老虎一樣,如果懷孕母虎戰敗示弱的話,同樣不會下死手。
也就是說,老虎不殺懷孕的母虎的觀點也是正確的,不過不殺的理由絕不是因為對方懷孕了,而是因為老虎之間本來就不會發生致命沖突,它們只是為了爭奪領地,誰都不想為此付出生命代價。
母虎的妊娠期很短,大概三個月就能誕下幼虎,而剛出生的幼虎體型也很小,只有700克~1400克左右,這也是為了避免母虎因「大著肚子」而無法捕獲獵物,早早地將肚子里的小老虎卸下來可以減輕負擔。
幼虎需要面對的挑戰很多,棲息地有很多肉食動物都對它們虎視眈眈,比如狼、豹、蟒蛇甚至天上飛的老鷹等等,只要有機會都會將幼虎殺死。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填飽肚子,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消除將來的威脅,畢竟小老虎長大后不好惹。
那麼成年老虎遇到幼虎會不會痛下殺手呢?當然會!
很多幼虎其實是被非本親的成年老虎殺死的,因此老虎不殺幼虎的說法是錯誤的。當然了,幼虎的虎爸虎媽肯定不會殺他們,畢竟這是自己的下一代。
從整體上來說,老虎所謂的「三不殺」其實是不成立的,尤其是認為老虎「三不殺」是出于道義之類的說法,更是錯誤的。
老虎不殺戰敗的對手,是因為不想自己也受傷;老虎不殺懷孕的母虎,是也是因為殺死對方可能會讓自己受傷;而老虎遇到其他老虎的幼崽,會毫不猶豫地將其咬死!
關于上述內容,你怎麼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