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班牙海岸的晨霧還沒散盡,沖浪教練馬科斯就看見沙灘上臥著條灰色的影子。他踩著濕沙跑過去,心臟猛地縮成一團 —— 是頭幼年抹香鯨,十米長的身體在朝陽下泛著冷光,嘴巴半張著,像是在無聲地呼喊。
海洋研究所的卡車碾過貝殼碎屑時,鯨的眼睛已經蒙上了白膜。老研究員艾娃蹲下來,手指撫過它光滑的皮膚,突然紅了眼眶:「看體型剛滿三歲,還在哺乳期。」 解剖刀劃開腹腔的瞬間,圍觀的志愿者們發出整齊的抽氣聲 —— 胃里滾出一團團塑料垃圾,寶特瓶的標簽還清晰可見,漁網碎片纏著塑料袋,像團絞死生命的亂麻,整整 58 斤,把幼鯨的胃撐得鼓鼓的。
「它是餓瘋了才會吞這些。」 實習生盧卡舉著鑷子,夾出塊印著卡通圖案的塑料片,「這是兒童水壺上的貼紙,估計是從游船里扔下去的。」 艾娃在鯨的腸道里發現了泥沙,「最后關頭它肯定很痛苦,掙扎時把岸邊的沙子都吸進了肺里。」
清理鯨胃容物時,小女孩安娜突然哭出聲。她手里攥著塊撿來的塑料鯨魚玩具,此刻正盯著那些真實的塑料垃圾發抖:「老師說鯨魚會唱歌,它一定唱過求救的歌,只是我們沒聽見。」 馬科斯把安娜摟進懷里,指著遠處的貨輪:「你看,他們現在開始檢查貨柜,不讓塑料垃圾掉進海里了。」
消息傳開后,漁民們自發組織了 「凈海隊」。每天清晨,漁船拖著特制的網兜在近海打撈垃圾,孩子們舉著自制的木牌站在碼頭,上面畫著流淚的鯨魚。海鮮市場的攤主們撤下了塑料包裝,改用海藻編織的網袋,有個老漁夫在攤位前擺了個玻璃罐,里面裝滿撿來的塑料碎片:「這是殺死小鯨魚的兇器,得讓大家都看見。」
三個月后,艾娃在海灘舉辦了場特殊的展覽。玻璃柜里陳列著那頭幼鯨胃里的塑料垃圾,旁邊擺著志愿者們用回收塑料做的鯨骨模型。有天夜里,盧卡發現模型前多了束海葵花,花瓣上還沾著露水,像是誰悄悄來探望過。
深秋的一個黎明,馬科斯在浪尖上看見群抹香鯨。其中一頭幼鯨跟著母親躍出水面,尾鰭拍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著光。他突然想起那頭擱淺的小鯨,眼眶一熱 —— 也許它沒有白死,那些被它的痛苦喚醒的人們,正在為更多鯨魚撐起一片干凈的海。
現在的卡波德帕洛斯海岸,沙灘上很難再見到塑料瓶。沖浪者們帶著可降解的水壺,漁民們的漁網都裝了防塑料裝置,孩子們會比賽誰撿的垃圾最少。
每當漲潮時,艾娃總會來沙灘坐坐,望著湛藍的海面,仿佛能聽見鯨魚的歌聲穿過浪濤,悠長而清亮。
她在沙灘上立了塊石碑,上面沒刻字,只嵌著塊從幼鯨胃里取出的塑料片。潮水漲漲落落,塑料片始終亮得刺眼,像在提醒每個路過的人:這頭小鯨用生命換給我們的教訓,要永遠記在心里。就像此刻,海風拂過石碑,帶來遠處鯨魚的歌聲,溫柔得像是在道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