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浪褪去,暮色漫上沙灘,一頭小須鯨靜靜躺在海藻間,暗綠色漁網如猙獰藤蔓,死死纏住它的嘴,勒進皮膚里。潮水拍打著它的身體,像是大海在徒勞地試圖喚醒這沉睡的生命。
海洋巡邏員阿杰發現它時,手中的探照燈晃過鯨身,那抹銀灰在夜色里泛著冷光。湊近一瞧,阿杰的手猛地顫抖 —— 鯨魚腹部微微隆起,分明孕育著即將出世的寶寶,可胃里掏出的漁網、塑料杯、包裝袋,混著未消化的魚蝦,像一把把利刃,剖開人類對海洋的傷害。卡在喉嚨的漁網碎片,還沾著暗紅血跡,不知折磨了這生靈多少日夜。
「救救它!」 阿杰的呼喊刺破長夜,救援團隊的車燈很快刺破黑暗。獸醫林姐跪在沙地上,摸向鯨魚的皮膚,體溫早已涼透,可她仍不死心,拿著工具小心剪開纏嘴的漁網。金屬剪刀碰著魚骨發出輕響,仿佛小須鯨最后的嗚咽在耳邊回蕩。漁網拆開時,林姐的手套沾滿黏液,那是鯨魚掙扎時分泌的絕望。
隨著清理推進,胃里的垃圾越堆越高,塑料杯上還印著快餐店的標志,包裝袋上的廣告標語刺得人眼疼。「這些東西,本該在垃圾桶,卻成了殺死它們的兇器。」 林姐聲音發顫,手中的鑷子夾起一團線堆,線堆里還纏著未出生鯨寶寶的胎毛,仿佛在無聲控訴。
沙灘上的燈亮了整夜,志愿者們輪流守著,有人輕輕撫摸鯨魚背鰭,有人給未出世的寶寶做著 「祈福手勢」。
可生命無法重來,當第一縷晨光照亮沙灘,小須鯨的身體徹底僵硬,腹中小生命的輪廓愈發清晰,像被按下暫停鍵的希望,永遠定格在這場悲劇里。
消息傳開,社交媒體炸了鍋。網友們看著照片里纏繞的漁網、胃里的垃圾,紛紛轉發:「我們隨手丟的垃圾,成了鯨魚的葬禮。」 環保組織借機發起 「海洋清潔挑戰」,海邊多了舉著垃圾袋的志愿者,校園里的孩子們把 「拒絕海洋垃圾」 畫成海報,貼滿宣傳欄。
阿杰後來常去那片海灘,給新出生的小鯨魚放些干凈的魚蝦,對著海浪念叨:「希望你們別再遇見那些‘毒藥’。」 林姐把鯨魚胃里的塑料碎片做成標本,擺在海洋館,標本旁的屏幕循環播放著救助視訊,游客走過時,總能聽見輕輕的嘆息,和此起彼伏的 「再也不亂扔垃圾了」 的承諾。
這場悲劇像根刺,扎在每個人心里。每當有人想把垃圾丟進海里,想起沙灘上那具僵硬的鯨身,想起腹中斷送的小生命,手就會不自覺收回。或許,這就是小須鯨用生命換來的 「救贖」—— 讓人類終于懂得,守護海洋,不是一句口號,是腳下每一步對垃圾的避讓,是手中每一次對環保的堅持,因為這片海,藏著無數生靈的家,也藏著我們與自然和解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