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辛棄疾的《西江月》有一句名句: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。而在大雨后,也是青蛙叫得最大聲最歡的階段,若出現在池塘,蛙聲彼此呼應,連綿不絕。
近日多地出現大降雨的天氣,遼寧大連也迎來降雨天氣,也出現了一些平常不出現的現象。在大連一高校內,同學小程就發現池塘邊的路上遍地是小青蛙,密密麻麻一片,人根本沒有放腳的地方,若要過去,一腳踩下去,這些小青蛙也斃命。
為了保護這些小青蛙,很多同學都選擇繞路,從旁邊的小路繞行避免踩傷青蛙,只是雨后出現那麼大規模的小青蛙,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還是異象?
雨后出現大量青蛙,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,很多地方都出現這樣的情況,在下雨天,平時發現不了青蛙的地方也會出現青蛙,包括水泥公路等場所,這是因為青蛙喜歡潮濕的地方,平時水泥公路等溫度高的地方,青蛙不敢去,雨后這些地方有積水,周圍環境都變得潮濕起來,非常適合青蛙活動,讓青蛙也在雨后變得活躍起來。
小青蛙怎樣上岸
青蛙屬于一種兩棲動物,成體的青蛙可以生活在水中,也可以棲息在陸地上,不過青蛙更喜歡靠近水域的場所,不喜歡炎熱和寒冷場所。當然還是蝌蚪的時候,它們是離不開水,蝌蚪會像魚一樣用鰓呼吸,生活在水里。
大多數青蛙都是在水草上產卵,蛙卵慢慢地變成蝌蚪,蝌蚪是黑色的,圓圓的身體,有一條長尾巴,蝌蚪一天天長大,先長出后腿,再長出前腿,尾巴漸漸地縮短退化,最后變成青蛙,慢慢習慣用肺呼吸,這樣就可以生活在陸地上。
成為小青蛙后,它們的身體結構和身體比例也可以讓它們跳上一些比較矮的岸邊,當下雨后,由于池塘的水平面升高,水的表面張力和小青蛙的運動能力,讓小青蛙變得活躍,它們就會向四周跳躍擴散。
雨后,青蛙的狂歡階段
在下雨前,空氣開始有所變化,濕度變得越來越濃,不管藏在哪的青蛙,田野、池塘等青蛙就開始叫個不停,當大雨傾盆落下時,青蛙一邊叫個不停,一邊還跳上跳下,非常活躍。
這是因為青蛙它們能夠感知到空氣中的濕度和氣壓的變化,從而提前感知到即將到來的降雨。而青蛙的繁殖季節恰好也與雨季重合,雄蛙發出雄亮的鳴聲,就是希望吸引較多的雌蛙前來,這也是青蛙的一種求偶信號,以保證種群的延續。
雨后水洼和草叢中的濕度和溫度也非常適合青蛙的生長和繁殖,這也是它們集中出現的原因之一,在池塘等水域完成青蛙的抱對的繁殖方式,所以雨后出現大量青蛙的現象是一種自然現象,也是青蛙繁殖和生存策略的體現。
所以青蛙喜歡潮濕的地方,下雨的時候,青蛙的皮膚會得到充分濕潤,變得更活躍起來,在雨中還會伴隨蛙鳴也更容易引來雌蛙,所以會出現青蛙在雨后大量現身的情況,并不是異象,是青蛙群體的繁殖正常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