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尼爪哇島的雨林邊緣,午后的陽光像融化的蜂蜜,淌在卡魯村的草地上。十歲的阿明正帶著弟弟們踢椰子殼做的足球,忽然聽見身后傳來 「沙沙」 聲 —— 那條比水桶還粗的網紋蟒,正慢悠悠地從芒果樹后滑出來,鱗片在陽光下閃著暗金色的光。
「卡隆來了!」 最小的弟弟阿杰拍手歡呼,完全沒理會旁邊婦人的驚呼。被叫做 「卡隆」 的巨蟒停下動作,三角形的腦袋微微抬起,吐了吐分叉的舌頭,像是在回應孩子們的招呼。這場景要是放在別的村子,恐怕早引起恐慌,可在卡魯村,村民們早已習慣這條不請自來的 「大朋友」。
卡隆第一次出現時,確實讓全村人捏了把汗。那是三個月前的雨季,它盤在村長家的雞窩旁,三米多長的身子壓垮了半堵竹籬笆。村民們舉著鋤頭圍過去,卻見它只是懶洋洋地眨了眨眼,任由母雞在它背上跳來跳去,連眼皮都沒抬一下。
真正讓大家放下戒心的,是阿明落水那天。村邊的小河漲水,阿明為了撿被沖走的木陀螺,不小心滑進湍急的水流。就在大人們還沒反應過來時,本在河邊曬太陽的卡隆突然像道金色閃電,「嗖」 地滑入水中,用身體輕輕將阿明推到岸邊。等阿明嗆著水爬起來,發現巨蟒的腦袋正湊到他面前,吐著舌頭舔他臉上的泥水,冰涼的鱗片擦過胳膊,竟沒讓人覺得害怕。
如今卡隆成了村里的特殊成員。孩子們放學歸來,總愛圍著它打滾玩耍,膽大的阿明還敢趴在它背上,順著光滑的鱗片滑下來,引得弟弟們尖叫著模仿。卡隆從不生氣,最多在被拽到尾巴時,慢悠悠地往旁邊挪挪,像是在說 「別鬧了」。
有次賣雜貨的小販路過,看見幾個光屁股的孩子圍著巨蟒,嚇得差點翻了三輪車。「它會吃人嗎?」 小販結結巴巴地問,卻見卡隆正用腦袋蹭阿杰的手心,阿杰則把剛摘的野果放在它嘴邊,巨蟒聞了聞,竟輕輕含住,又慢慢吐出來,像是在跟孩子玩游戲。
村里的老人說,卡隆是雨林派來的守護者。去年台風季,河水漫過堤岸,是卡隆率先游到村口的低洼處,用身體擋住缺口,直到村民們運來沙袋。還有次山火逼近,它在村里的空地上翻滾,壓出一片濕潤的泥土,為消防車爭取了時間。
不過村長每天都會在廣播里提醒:「卡隆再溫順也是野生動物,不能單獨靠近,尤其不能摸它的眼睛和腹部。」 孩子們的父母也定下規矩,只能在大人陪同下和卡隆玩耍,每次接觸前都要洗手,不能給它喂肉類,怕激發它的野性。
這天午后,阿明帶著弟弟們給卡隆梳鱗片。用椰殼做的梳子輕輕劃過,巨蟒舒服地閉上眼,身體在草地上盤成個巨大的圓圈,像給孩子們搭了個金色的賬篷。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來,照在卡隆暗金色的鱗片上,閃著細碎的光,也照在孩子們笑成月牙的眼睛里,溫暖得像個夢境。
路過的生物學家拍下了這一幕,照片傳到網上后,有人驚嘆人與自然的和諧,也有人擔憂這樣的互動太危險。但卡魯村的村民們知道,他們和卡隆之間有種無需言說的約定 —— 孩子們不侵犯它的領地,它也守護著村莊的安寧。
夕陽西下時,卡隆慢慢滑向雨林邊緣,孩子們跟在后面送它,像送別一位老朋友。巨蟒的影子被拉得老長,與孩子們的影子交疊在一起,在草地上織成幅奇妙的圖畫。阿明突然想起爸爸說的話:「萬物有靈,你對它好,它自然也會對你好。」
或許這就是最動人的相處之道 —— 不畏懼,也不輕視,在敬畏自然的同時,也相信那些跨越物種的溫柔。就像雨林邊緣的卡魯村,一條巨蟒和一群孩子,用最簡單的陪伴,告訴世界:和諧共處,從來都不是傳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