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出門辦事,剛過十字路口,就看見公交站牌底下擺著個破紙箱。走近了聽見細弱的 「吱吱」 聲,蹲下來掀開蓋著的塑料袋,心一下子揪緊了 —— 里面擠著五只小貓崽,也就一個禮拜大,毛濕漉漉地貼在身上,眼睛都沒完全睜開,像蒙著層白膜,小爪子在半空胡亂揮著,看著就讓人難受。
「早上七點就擱這兒了。」 旁邊報刊亭的大爺搖著蒲扇,「肯定是家養的貓生多了,不想要就扔出來了。你看這箱子,邊角都用膠帶粘過,哪是野貓自己會弄的。」
有個穿校服的姑娘路過,把紙箱挪到行道樹底下,從書包里掏出瓶礦泉水,倒在瓶蓋里遞過去。可小貓崽們連抬頭都費勁,鼻子在地上蹭來蹭去,根本找不到水源。另一個阿姨從早點攤買了個饅頭,掰碎了撒進去,嘆著氣說:「這麼小的貓,牙都沒長出來,哪能吃這個?」
這話沒錯。我蹲在箱子邊數了數,五只毛團子擠成一團,最小的那只也就我拇指那麼長,后爪還帶著沒褪干凈的胎毛。有人路過時它們會發出 「咪咪」 的叫聲,聲音細得像蚊子哼,聽著就可憐。
「現在的人心怎麼這麼硬?」 賣煎餅的大姐湊過來看,「養不了就別讓貓生啊,生下來又扔,這不是造孽嗎?」 她從攤上撕了塊干凈的油紙,輕輕蓋在小貓身上擋太陽,「我侄女家的貓去年生了三只,人家提前半個月就在小區群里找領養,哪像這樣直接扔馬路邊。
」
我掏出手機給寵物醫院的朋友打電話,她一聽就急了:「趕緊別讓路人瞎喂!找針管和羊奶粉,這麼小的貓得每兩小時喂一次,不然撐不過今天。」 掛了電話,我跑到藥店買了針管,又去超市買了罐嬰兒羊奶粉,蹲在路邊一點點往小貓嘴里推。
第一只貓崽含著針管頭,吧唧吧唧喝得挺香,可到第三只的時候,小家伙舌頭都不怎麼動了,身子涼得像塊冰。報刊亭大爺搬來個小馬扎讓我坐著,路過的姑娘幫我舉著遮陽傘,慢慢圍過來七八個人,都盯著箱子里的毛團子發愁。
正忙得滿頭汗,動物救助站的志愿者騎著電動車來了,帶著專業的保溫箱和幼貓奶粉。「我們早上就接到消息了,路上堵車來晚了。」 一個穿藍色馬甲的姑娘小心翼翼地把小貓一只只放進保溫箱,「這種沒睜眼的幼貓存活率低,但我們會盡力。」
看著保溫箱被帶走,心里稍微松快些。可報刊亭大爺的話在耳邊響:「昨天隔壁街也扔了一窩,等我們發現的時候都硬了。」
其實大家都明白,流浪貓越來越多,根本不是貓的錯。養寵物不封窗、不絕育,生了崽就往街上一丟,覺得這是 「放生」,其實就是變相殺生。前幾天看新聞,有個阿姨自己掏錢給三百多只流浪貓做了絕育,這才是真的為它們好。
收拾東西準備走的時候,發現地上掉了根小貓的胎毛,白花花的像根細棉線。
要是每個養寵物的人都能多負點責任,這些剛來到世界的小生命,就不用在馬路邊經歷生死考驗了。希望那五只小貓能挺過來,也希望扔它們的人,下次能有點良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