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周六下午,聽見敲門聲時,我正忙著燉排骨。開門一看,女兒拖著行李箱站在門口,懷里還抱著個鼓鼓的布袋,不等我開口,她就小聲說:「媽,你別嚇著它,這是小黃啊。」
我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—— 小黃,不就是女兒上大學三年來,每次視訊都念叨的那只流浪貓嗎?
記得女兒剛去外地讀大學那年,第一次視訊就跟我說:「媽,我們食堂后面有只黃貓,瘦得只剩一把骨頭,見人就躲,就跟我親。」 從那以后,每周她都雷打不動買貓糧去喂,後來嫌貓糧單一,還特意讓我寄家里的火腿腸,放假回家時,更是提前煮好雞胸肉,裝在保溫盒里帶去學校。視訊里她常笑著說:「今天小黃吃了兩根雞胸肉,還讓我摸了兩下!」 那興奮勁兒,比考了好成績還開心。
這會兒,布袋里的小貓探出頭來,我才算真正見到了小黃。它渾身的黃毛暗淡無光,沾著幾根枯草,右邊耳朵尖還缺了一小塊,瘦得脊背高高凸起,一雙琥珀色的眼睛怯生生地盯著我,緊緊貼著女兒的胳膊,身子微微發顫。女兒把它抱在懷里,輕輕順著毛:「小黃別怕,這是我媽媽,以后咱們就在這兒住啦。」 小貓像是聽懂了,慢慢把腦袋埋進女兒的頸窩,耳朵卻還一直豎著,沒敢放松。

女兒說,放假前她糾結了好幾天。學校要封校,她怕沒人喂小黃,冬天來了小貓會挨凍,更怕下次開學再也見不到它。
說著說著,她眼圈就紅了,抬手抹了抹眼淚:「媽,我實在不忍心把它留下。」 看著女兒認真的樣子,我心里軟軟的 —— 這孩子,從小就心善,如今更是多了份擔當。
小黃剛到家時,總愛躲在沙發底下或陽台角落。女兒把從學校帶回來的舊貓碗擺好,倒上它愛吃的貓糧,蹲在旁邊輕聲哄:「小黃快吃呀,都是你的。」 小貓先是探著腦袋聞了聞,確認沒危險后,才慢慢湊過去,小口小口吃起來,尾巴尖輕輕晃了晃。看著它小心翼翼的模樣,我想起女兒這三年的牽掛,心里酸酸的,又暖暖的。
晚上我起夜時,路過女兒房間,看見月光透過窗簾縫照進來,小黃正蜷在女兒腳邊睡覺,爪子還輕輕搭在女兒的褲腿上,女兒的手搭在小貓背上,兩人睡得都特別香。我站在門口看了好久,悄悄帶上門 —— 這個家,因為這只小貓,多了份不一樣的熱鬧。

如今小黃來家里快兩周了,漸漸不再怕生。每天早上會跟著女兒到廚房,蹲在旁邊等吃的;下午女兒看書時,它就趴在書桌上曬太陽,偶爾用腦袋蹭蹭女兒的手。女兒總說:「媽,你看小黃現在多胖了點,毛色都亮了。」 說著就輕輕撓小貓的下巴,小黃舒服得瞇起眼睛,發出 「咕嚕咕嚕」 的聲音。
看著女兒和小黃依偎在一起的樣子,我忽然覺得特別踏實。這三年的投喂,不是一時興起;把貓帶回家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
有些緣分,就是這樣慢慢結下的 —— 一只流浪貓,溫暖了一個女孩的大學時光,也成了我們家最珍貴的小成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