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家附近的街心公園,藏著一群特殊的 「小伙伴」—— 十幾只流浪貓。起初注意到它們,是去年冬天,我路過公園長椅時,看見一只橘貓縮在角落,凍得渾身發抖,眼睛卻直勾勾盯著路人手里的食物。從那以后,每周只要有空,我都會揣著火腿腸和貓糧,去公園跟它們 「赴約」。
剛開始喂的時候,貓們都特別警惕。我把貓糧倒在紙盤里,剛往后退兩步,它們就會試探著湊過來,耳朵豎得筆直,只要我稍微動一下,就立刻躥回灌木叢,只露出兩只眼睛偷偷觀察。只有那只最先遇見的橘貓,膽子稍微大些,會等我走遠了,慢慢挪到紙盤邊,小口小口地吃,還不忘時不時抬頭張望。
喂的次數多了,貓們漸漸跟我熟了。現在只要我一走進公園,遠遠就能看見幾只貓蹲在老地方 —— 靠近紫藤花架的長椅旁,像是早就等著我。有次我加班晚了,到公園時天都黑了,剛走到路口,就聽見 「喵喵」 的叫聲,借著路燈一看,橘貓帶著三只三花貓,正蹲在路邊等我,尾巴輕輕晃著,像是在抱怨 「怎麼才來」。
更讓我暖心的是,公園里還有不少像我一樣的 「投喂者」。張奶奶每天早上都會提著裝滿貓糧的小籃子來,她說:「這些小家伙可憐,冬天冷夏天熱的,多個人喂,就多份保障。」 李爺爺則喜歡帶煮好的雞胸肉,切成小塊分給貓們,他總說:「貓吃了肉更結實,不容易生病。
」 慢慢地,大家還形成了默契 —— 張奶奶負責早上,我和幾個年輕人負責周末,還有上班族會在傍晚路過時,留下自帶的貓糧,誰也沒組織,卻把照顧這些流浪貓的事,當成了自己的小責任。
今天周末,我特意多帶了兩袋貓糧和一大包火腿腸,剛走到紫藤花架下,就被眼前的畫面逗笑了:十幾只貓竟然排著隊,蹲在長椅前的空地上,最前面是那只橘貓,后面跟著三花貓、黑貓,還有兩只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奶貓,被大貓護在中間,整整齊齊的一隊,像是等待檢閱的 「小士兵」。
我剛把貓糧倒在幾個紙盤里,橘貓就帶頭走過來,小口吃了起來,后面的貓也跟著依次上前,沒有爭搶,沒有打鬧,連小奶貓都乖乖跟在媽媽身后,等著大貓喂。有只黑貓吃完了,還湊到我腳邊,用腦袋蹭了蹭我的褲腿,喉嚨里發出 「咕嚕咕嚕」 的聲音,像是在道謝。
正在這時,張奶奶提著籃子走了過來,笑著說:「你看它們多乖,現在都知道排隊了,咱們這公園的‘毛孩子軍團’,越來越有規矩了!」 李爺爺也湊過來看,還掏出手機拍了張照:「得給它們留個紀念,咱們照顧的小家伙,越來越精神了。」
陽光透過紫藤花的縫隙,灑在貓們身上,也灑在我和爺爺奶奶的笑臉上。看著貓們吃得滿足,偶爾互相蹭蹭腦袋,我忽然覺得,這些流浪貓雖然沒有固定的家,卻擁有了公園里所有人的善意 —— 張奶奶的晨間投喂,李爺爺的雞胸肉,還有路人留下的貓糧,這些細碎的溫暖,拼湊成了它們的 「避風港」。
喂完貓,我收拾好紙盤,準備離開時,橘貓還跟著我走了一段路,直到公園門口,才停下腳步,蹲在路邊看著我。我揮揮手跟它說 「下周見」,它像是聽懂了,尾巴晃了晃,才轉身跑回紫藤花架下。
其實照顧這些流浪貓,花不了多少時間和精力,卻能收獲滿滿的快樂 —— 是它們等我時的期待眼神,是吃完后蹭我手的親昵,更是和公園里的爺爺奶奶一起,為這些小生命付出時的默契與溫暖。往后的日子,我還會繼續來公園喂它們,也相信會有更多人,愿意給這些 「毛孩子」 多一份善意,讓這個公園,永遠是它們溫暖的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