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事決定搬家那天,在打包箱前坐了整整兩小時。手機屏幕亮著,是她拍的照片:單元門口的花壇邊,一只橘白相間的流浪貓正仰頭望她,尾巴卷成個問號,像在問 「你要去哪兒」。
這只貓在樓下等了她半年。每天下班,只要她走出電梯,準能在單元門口看見那團毛茸茸的影子。陪她穿過種滿月季的花壇去拿快遞時,貓總走在前面,遇到電動車經過,會停下來回頭等她;蹭她褲腿的力道也講究,不輕不重,像在撒嬌,又怕惹她煩。
同事不是沒想過帶它回家。可家里那只布偶貓是個 「混世魔王」,貪吃不說,還總扒窗簾、撓沙發。她算過賬:兩只貓的貓糧、貓砂、驅蟲藥,每月得多花小幾百。「要不…… 算了?」 她對著空貓糧袋嘆氣,卻還是忍不住每天帶點吃的下樓。
直到搬家前三天,她刷到一條網友的留言:「流浪貓不懂什麼是搬家,它只會天天在老地方等,想不通你怎麼突然不見了。」 下面附了張照片:一只瘦骨嶙峋的貓蹲在空蕩蕩的樓道口,眼神空落落的。
更讓她揪心的是另一個視訊。
博主說自己搬家時沒帶走常喂的流浪貓,半年后回去看,貓被打死在巷口,身上還帶著她給系的藍項圈。同事盯著屏幕,忽然想起樓下那只橘白貓 —— 它脖子上也有圈淺灰色的毛,像她給布偶買的項圈縮小版。
那天晚上,同事翻出個裝電腦的紙箱,墊上舊毛巾,深吸一口氣下了樓。貓果然還在花壇邊,見她過來,立刻顛顛跑過來,尾巴掃得月季葉子沙沙響。她蹲下來,試探著把紙箱推過去:「跟我走吧?家里有只胖貓,可能會欺負你,但有吃不完的貓糧。」
貓愣了愣,用頭蹭了蹭她的手背,然后 「嗖」 地鉆進了紙箱。尾巴尖從箱縫里露出來,輕輕晃著,像在說 「早就等你這句話了」。
現在半年過去,那只曾在樓下等她的橘白貓,成了家里的 「老干部」。每天午后,它總蜷在陽台的貓抓板里打盹,陽光透過紗窗,在它背上投下細碎的光斑,像撒了把金粉。
布偶貓還是那副嬌縱性子,跳上沙發時沒輕沒重,踩著橘白貓的尾巴也不道歉。但橘白貓從不計較,頂多懶洋洋抬抬眼皮,繼續睡它的覺。兩只貓搶食時會哈氣,卻從沒真動過爪子 —— 就像兩個拌嘴的孩子,吵完轉眼又湊到一起舔毛。
前幾天同事發了張照片:橘白貓正趴在布偶貓的背上,兩只貓擠在一個貓窩里,腦袋抵著腦袋。配文寫著:「那天晚上抱起紙箱的瞬間,就知道這決定做對了。」
或許對流浪貓來說,最幸運的不是每天有貓糧吃,而是有人愿意蹲下來,對它說一句 「跟我回家」。畢竟在這偌大的城市里,能有個地方擋風遮雨,能有個溫暖的懷抱,比什麼都重要。
你們常喂的那只流浪貓,現在還好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