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去年夏天的一個午后,太陽烤得路面發燙。我騎著電動車去幼兒園接兒子,路過街角時,一陣細細的貓叫聲鉆進耳朵 —— 聲音又軟又急,帶著點害怕。
我停下車四處找,終于在路邊的草叢旁看到了聲源:一只巴掌大的三花貓,渾身的毛沾著塵土,正縮在一只大貓身邊不停叫。走近一看,我的心瞬間揪緊了 —— 大貓躺在地上,眼睛緊閉,身體已經涼了,看樣子是被過往車輛撞了。小奶貓大概還不知道媽媽沒了,一個勁地用小腦袋蹭大貓的身體,叫聲越來越弱,聽得人鼻子發酸。
怕路上的車再傷到它,我趕緊下車,小心翼翼地把小奶貓抱起來。它在我手心里輕輕抖著,小爪子緊緊抓著我的衣角,一點都不反抗。我在附近找了片樹蔭,用樹枝和樹葉簡單給大貓搭了個小土堆埋好,又把小奶貓揣進懷里,騎著車往家趕 —— 這小家伙明顯沒斷奶,得趕緊想辦法喂它。
回到家,我翻遍了廚房,突然想起兒子之前喝剩下的羊奶粉還在柜子里。我趕緊找出來,又翻出兒子小時候用的最小號奶瓶,按照說明沖好奶,試了試溫度,才把小奶貓放在腿上,慢慢把奶嘴遞到它嘴邊。
剛開始它還躲,小腦袋一個勁往后縮,警惕地盯著奶瓶。我耐著性子,把奶嘴輕輕碰了碰它的小嘴巴,試了兩三次,它終于忍不住,張開小嘴含住了奶嘴,緊接著就傳來 「咕咚咕咚」 的吞咽聲。
更可愛的是,它竟然平躺著,用四個小爪子緊緊扒著奶瓶,喝得滿臉都是奶漬,小尾巴還輕輕晃著,那模樣,跟我兒子小時候喝奶粉的樣子一模一樣,看得我忍不住笑出聲。
從那以后,喂小奶貓就成了我每天的固定任務。後來我干脆省事兒,每天早上兒子坐在寶寶椅上喝早餐奶時,我就把小奶貓放在旁邊的小墊子上,讓它倆對著喝。兒子不鬧,還會伸出小手輕輕摸小奶貓的頭,小奶貓也不怕他,喝幾口奶就抬頭看看兒子,倆 「小家伙」 相處得特別融洽。
不知不覺幾個月過去,兒子早就不喝奶粉了,可小奶貓卻改不了這習慣。每天早上我起床后,它就跟在我身后,「喵喵」 地哼哼唧唧要奶喝;要是我忙著做飯沒理它,它就繞著我的腿轉圈圈,軟乎乎的叫聲帶著點委屈,實在讓人不忍心拒絕。
現在喂貓都得躲著兒子 —— 上次我給小奶貓沖奶粉,被兒子看見了,他立馬噘著嘴跑過來,拽著我的衣角鬧:「媽媽偏心,貓貓搶我的 nene!」 沒辦法,我只能等兒子上學后,偷偷給小奶貓沖奶喝,每次它喝完,都會用小腦袋蹭蹭我的手,像是在道謝。
身邊的朋友總說:「親生的和撿來的不一樣,你對這貓也太上心了。」 可我不這麼覺得 —— 在我眼里,小奶貓和兒子沒區別,都是需要我用心疼的寶貝。
它從巴掌大的小不點,到現在能蹦能跳地跟著我跑,早已成了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員。
每天下班回家,一開門就能看見小奶貓蹲在門口等我,兒子也會舉著玩具跑過來,倆 「小家伙」 圍著我轉,那一刻,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。我很慶幸去年夏天救了它,也感謝它來到我的生活里,用小小的身體,給這個家帶來了這麼多溫暖和歡樂。往后的日子,我會一直好好照顧它,讓它永遠做個被疼愛的 「小寶貝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