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周三早上,我像往常一樣出門倒垃圾,剛推開院門,就看見院角的舊花盆旁臥著個毛茸茸的小東西 —— 是只巴掌大的小貍花貓,身上的花紋跟貍貓一模一樣,縮成一團,眼睛還半瞇著,像是剛睡醒。
我正納悶這小貓哪兒來的,突然聽見院墻外傳來 「喵喵」 的叫聲。抬頭一看,一只成年大貍花貓蹲在墻頭上,毛色油亮,眼神緊緊盯著我手里的方向。見我看它,它又沖小貍花貓叫了兩聲,聲音不高,卻帶著點急切。我還沒反應過來,大貍花貓就縱身跳上墻對面的樹,幾下就消失在枝葉里,只留下小貍花貓在原地,一動不動地望著媽媽離開的方向,小尾巴輕輕耷拉著,模樣委屈又可憐。
「難道是把孩子送我家了?」 我心里犯嘀咕,慢慢湊到小貍花貓身邊。它沒有躲,反而試探著朝我走了兩步,小爪子踩在地上,發出輕輕的 「噠噠」 聲。走到我腳邊時,它還用小腦袋蹭了蹭我的褲腿,喉嚨里發出細細的 「咕嚕」 聲,像是在求抱抱。我這才徹底明白:貓媽媽是覺得外面冷,或是有什麼難處,特意把孩子送到我家來,希望我能照顧它。
那天早上氣溫只有兩三度,小貍花貓的爪子凍得有點涼。我趕緊把它抱起來,揣進懷里暖著,快步回了屋。進屋后,我找了個干凈的紙箱,鋪上年的舊毛衣,給它做了個臨時小窩,又沖了點溫牛奶,用淺碟盛著放在窩邊。
小貍花貓大概是餓了,湊到碟邊,小口小口地喝著牛奶,喝幾口就抬頭看看我,眼睛亮晶晶的,滿是依賴。
從那以后,我每天都會給小貍花貓準備貓糧和溫水,有空就陪它玩。它特別乖,從不亂抓亂咬,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,它就蜷在我腿上睡覺;我打掃衛生時,它會跟著我在屋里轉,偶爾用小爪子扒扒我的掃帚,像是在幫忙。才過了三四天,它就完全適應了家里的生活,連我家的沙發、窗台,都成了它的 「小地盤」。
讓我暖心的是,貓媽媽偶爾會回來看看。有天傍晚,我聽見院外有貓叫,走到窗邊一看,大貍花貓正蹲在院外的矮墻上,朝屋里張望。小貍花貓聽見媽媽的聲音,立刻跑到窗邊,對著媽媽 「喵喵」 叫,爪子還在玻璃上輕輕扒著。大貍花貓也不進來,就站在墻上看一會兒,叫幾聲,然后才慢慢離開。還有一次,我在院子里曬衣服,看見大貍花貓叼著一只小老鼠,放在院門口,見我出來,它又飛快地跑走了 —— 像是在給孩子送吃的,又像是在感謝我照顧小貍花貓。
我有心把貓媽媽也收養了,讓它們母女天天在一起。每次見它來,我都會在院門口放一碗貓糧和溫水,可它從來不吃,也不靠近我,只在遠處看著,等我進屋了,才會悄悄過來看看小貍花貓。大概是習慣了在外生活,或是還沒完全信任我,我始終沒機會把它留下。
現在小貍花貓已經在我家待了快兩周,我給它取名 「貍貍」。它比剛來的時候胖了點,毛色也更亮了,每天都會在院子里跑跳玩耍。只是偶爾,它還是會趴在院門口的台階上,朝著貓媽媽常來的方向張望,小腦袋一點一點的,像是在等媽媽回來。
每次看到貍貍張望的模樣,我心里都暖暖的。原來動物之間的親情,也這麼難割舍 —— 貓媽媽為了孩子能好好生活,舍得把它送到別人家里;貍貍雖然適應了新家,卻還惦記著媽媽。我想,以后我會一直好好照顧貍貍,也會繼續在院外給貓媽媽留著食物,說不定哪天,它就愿意放下警惕,跟貍貍一起,在我家安個溫暖的家。而這份突如其來的緣分,也讓我明白,對小生命多一份善意,就能收獲一份沉甸甸的溫暖,這份溫暖,無關物種,只關真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