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女士拐過街角時,高跟鞋踢到個軟乎乎的東西。低頭一看,心猛地揪緊 —— 一只灰撲撲的貓蜷縮在磚縫里,右前腿以奇怪的角度歪著,沾著血的毛糾結成塊,見人靠近,喉嚨里發出細弱的 「嗚嗚」 聲,像片被踩爛的枯葉。
「別怕呀。」 她蹲下來,帆布包里的貓糧 「嘩啦」 響了一聲。這是她每天出門必帶的,家里已經住了十五只流浪貓,個個都有名字。灰貓警惕地往后縮,斷腿碰到地面,突然發出一聲凄厲的尖叫,李女士的眼淚差點掉下來。
她慢慢伸出手,指尖剛碰到貓背,就被輕輕咬了一下,不疼,更像是在撒嬌。「跟我回家吧,做我的第十六只貓咪。」 李女士輕聲說,解開米色風衣的腰帶,小心翼翼地把貓裹進去。懷里的小家伙輕得像團棉花,卻在她扣扣子時,用沒受傷的左爪勾住了她的衣角。
寵物醫院的玻璃門被推開時,護士小張正在整理藥箱。「又撿著了?」 她笑著接過風衣包著的貓,看清傷口時卻皺起眉,「右前腿骨折錯位,得截肢。」 李女士摸了摸灰貓的頭,它正用舌頭舔著她的手背,像是在說 「沒關系」。
手術費打折的消息傳來時,李女士正給灰貓喂營養膏。院長站在旁邊笑:「看你天天來救貓,這只我們少收點。」 灰貓似乎聽懂了,突然用頭蹭了蹭院長的白大褂,惹得一屋子人都笑起來。
術后第三天,李女士去看它。小家伙趴在鋪著絨墊的籠子里,斷腿處裹著雪白的紗布,見她進來,竟拖著身子往籠門挪,尾巴尖在鐵絲網上掃得 「沙沙」 響。李女士剛打開籠門,它就鉆到她懷里,用下巴蹭她的鎖骨,喉嚨里的呼嚕聲像台小馬達。
帶回家那天,十五只貓在玄關排了隊。橘貓 「大胖」 湊過來聞了聞,突然用頭拱了拱灰貓的背,像是在歡迎新成員。李女士給它取名 「十六」,鋪在陽台的舊毛衣成了新窩,十六卻總愛跳上她的床,蜷在枕頭邊睡覺,斷腿的地方貼著她的臉頰,暖烘烘的。
半個月后的清晨,李女士被一陣 「啪嗒」 聲吵醒。十六正用三條腿站在床頭柜上,前爪扒著牛奶杯,見她睜眼,突然翻了個身,露出雪白的肚皮,斷腿的位置已經長出新毛,像朵小小的蒲公英。
現在的十六,成了家里最黏人的一個。李女士切菜時,它就蹲在廚房的腳墊上,用三條腿蹦著撿掉落的菜葉;曬被子時,它總搶先躺在被單中間,把自己滾成個毛球。有次李女士加班晚歸,推開門竟看見十六蹲在門口的鞋架上,斷腿搭著她的拖鞋,聽見動靜,立刻 「喵」 了一聲,像是在說 「你回來啦」。
那天陽光正好,李女士坐在沙發上,十六趴在她腿上打呼嚕,另外十五只貓在客廳里追逐打鬧。她摸著十六背上柔軟的毛,想起初見時它在磚縫里發抖的模樣,突然明白,所謂的救贖從來都是相互的 —— 你給了它一個家,它便用每一次蹭手、每一聲呼嚕、每一個翻肚皮的信任,填滿你生活的縫隙,讓平凡的日子,綴滿毛茸茸的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