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包放在消防門后時,拉鏈剛拉開一條縫,就傳來細弱的 「喵」 聲。我蹲下來,看見那雙圓眼睛在昏暗中亮著,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 —— 這是只才幾個月大的小貓,渾身的黃毛沾著些結痂,是貓癬還沒好的痕跡。
昨天在寵物醫院,醫生把藥瓶塞進我手里:「200 塊錢能治 13 天,已經沒算住院費了。」 我捏著那瓶只噴了一半的貓癬噴霧,看著鐵籠子里縮成一團的小家伙,它正用爪子扒著鐵絲網,指甲縫里還卡著點籠子的銹跡。「扔出去也是活不成的。」 醫生的話像根針,扎得我喉嚨發緊。
其實我早想過放棄。家里五只貓兩只狗擠在不大的房子里,當初買房沒要儲藏室,連轉身都得小心別踩到貓尾巴。前幾天反復掂量,甚至把貓包都擦干凈了,就等著醫生 「處理」。可昨晚去醫院,看見它趴在鐵籠子底,連塊墊子都沒有,瘦得能看見肋骨在皮膚下動,突然就狠不下心了。
「就放樓梯口吧。」 我跟自己說。消防門后的角落,好歹能擋擋風雨。回家先把貓包擱在門外,拎著拖把來來回回拖了四遍,消毒水的味道嗆得人打噴嚏,直到地磚亮得能照見影子。從儲藏室翻出個舊紙箱,鋪了片涼席,擺上貓砂盆時,手指被邊緣的毛刺劃了下,滲出血珠 —— 這點疼,比不過讓它被扔掉的心疼。
把它從貓包里抱出來時,小家伙的身體燙得像揣了個小暖爐。想起家里小貍花打完疫苗發燒的樣子,我趕緊倒了碗娃哈哈純凈水,用干凈的針管抽了點,慢慢推到它嘴邊。它猶豫了一下,伸出舌頭舔了舔,舌尖軟軟的,像片剛發芽的葉子。
皇家處方糧倒進食盆時,「咔嗒」 響了一聲。它突然抬起頭,圓眼睛把整個角落掃了一遍 —— 貓砂盆是新的,水碗亮晶晶的,連涼席的紋路都比鐵籠子的欄桿溫柔。小家伙試探著走了兩步,爪子踩在涼席上,突然打了個噴嚏,噴出的小水珠落在糧盆邊,驚得它往后縮了縮,又立刻湊回來,小口小口吃起貓糧,尾巴尖在涼席上輕輕掃著,像在數 「謝謝」。
剛才從貓眼里看見鄰居拉開消防門,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。還好鄰居只是看了兩眼就關了門,沒說什麼。手機屏幕亮著,是剛下單的貓癬噴霧,預計明天到。我又往門縫里塞了塊干凈的布,能擋點穿堂風。
黑暗里,樓梯口傳來 「沙沙」 聲。湊到貓眼一看,小家伙正趴在涼席上,前爪搭著食盆的邊緣,眼睛半睜半閉,像是在打盹。它還沒有名字,可在我心里,已經是那個讓我拖了四遍樓梯、舍不得扔的小生命了。
或許空間擠了點,或許要多操點心,可看著它在新家里安穩的樣子,突然明白:所謂的沒辦法,說到底還是沒到不忍心的地步。這世界上的溫暖,往往就藏在那點 「不忍心」 里 —— 不忍心讓它帶著沒噴完的藥被扔掉,不忍心看它在鐵籠子里發抖,不忍心讓那雙眼亮閃閃的眼睛,再蒙上絕望的灰。
明天噴霧到了,就給它好好噴藥。至于名字,等它貓癬好了,毛長亮了,再慢慢想吧。現在,它只需要知道,這個消防門后的角落,是不會再讓它被扔掉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