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前,我是規規矩矩的單位職工,退休后,我偷偷成了流浪貓的 「守護者」。
起初,只是在小區看見瘦骨嶙峋的小貓,喂了幾回貓糧,就再也放不下。慢慢的,從偶爾投喂,變成正經救助 —— 帶生病的貓看病、找領養,算下來,已經幫過 20 多只小可憐。
可這事兒,太 「燒錢」 了。我每月退休金 3000 出頭,有回遇到只眼睛化膿的小貓,光住院打針就花了兩千多。那之后,我天天啃饅頭就咸菜,就為把這筆錢 「省」 出來。怕家里人說我 「瞎折騰」,去寵物醫院都攥著現金,不敢用手機轉賬。有一回掏錢時,硬幣撒了一地,年輕的大夫看著我,眼神里全是心疼,我反倒不好意思地笑:「沒事兒,老輩人習慣用現金。」
其實不是習慣,是怕兒女看見轉賬記錄,念叨我 「把錢花在沒用的地方」。可我覺得值啊!看著小貓從奄奄一息,變得活蹦亂跳,那股子生命力,比啥都讓人踏實。
有只三花貓,被領養那天,抱著我的胳膊不肯走,「喵喵」 叫得人心都碎了。我蹲下來摸它腦袋,跟它說:「去新家要聽話呀。」 它像是聽懂了,最后蹭了蹭我手心,才肯進航空箱。
後來學乖了,知道量力而行。遇到特別難的小家伙,就發動小區鄰居幫忙。張阿姨給貓糧,李大叔幫忙聯系領養,大家湊在一起,力量就大了。
有人問我,退休不好好享清福,折騰這些干啥?我也說不上大道理,就是每次想起小貓們蹭我手心的溫度,想起它們治好病后,活蹦亂跳追著逗貓棒跑的樣子,就覺得這事兒得接著干。
幫流浪貓的路不好走,可每多幫一只,心里就多一份暖。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,可哪怕只能讓一只小貓不用再風餐露宿,不用再承受病痛,這份堅持就有意義。
也盼著這些毛孩子,都能平平安安的。我這把年紀,能做的不多,但只要還走得動、拿得出錢,就想一直當它們的 「臨時家長」,把這份溫暖,能傳多遠傳多遠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