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們小區,有位特別的退休老人。他不打牌、不釣魚、不跳廣場舞,把日子過成了流浪狗們的 「專屬守護記」。
每天傍晚,小區綠化帶旁,那輛老年代步車總會準時出現。老人緩緩下車,從后備廂搬出狗糧袋和裝著清水的桶。這時候,神奇的事兒發生了 —— 幾只流浪狗像收到暗號,從綠化帶深處、車棚角落鉆出來,搖著尾巴圍過來。它們和老人好像約好了似的,動作熟稔又親昵。
老人從不靠近,就遠遠坐在代步車台階上,靜靜看著。狗狗們低頭吃得歡快,偶爾抬頭望一眼老人,尾巴搖得更起勁。有次我路過,問老人:「您咋不過去摸摸它們呀?」 老人笑笑:「我在這兒,它們吃得踏實。靠太近,有的膽小狗該不敢吃咯。」 原來,他連投喂時的距離都算好了,就為讓每只流浪狗都能安心吃喝。
這一堅持,就是好幾年。寒冬臘月,雪花飄得紛飛,我下班撞見老人在清理結冰的水桶,雙手凍得通紅,卻還念叨:「得讓孩子們喝上干凈水。」 盛夏暴雨,他披著雨衣,推著代步車往綠化帶趕,雨水順著褲腳往下淌,嘴里嘟囔:「可別讓狗狗們餓壞了。」 小區居民們看在眼里,悄悄往他的代步車里塞過狗糧,可下次準能在車座上發現塞回來的錢 —— 老人倔,不愿占別人便宜,說這是他和狗狗們的 「約定」,得自己守。
慢慢的,流浪狗們也有了變化。以前見人就躲的小土狗,會在老人坐台階時,輕輕蹭蹭他的褲腳;瘸腿的流浪犬,哪怕走得慢,也會守在投喂點,等老人來才肯吃東西。這些不會說話的毛孩子,用最質樸的依賴,回應著老人的守護。
有天傍晚,我陪老人坐在台階上,看狗狗們進食。夕陽把影子拉得很長,老人輕聲說:「這些狗沒人要,可它們也想活呀。我退休了,沒啥大本事,就想讓它們能吃飽,有口干凈水喝。」 這話聽得人心里發酸又發燙。
在這個小區里,老人和流浪狗的故事,沒有驚天動地,卻像春日的蒲公英,輕輕柔柔,把溫暖播撒開來。他用日復一日的堅持,告訴我們:守護可以很簡單,就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,給那些 「被遺忘的小生命」,留一盞溫暖的燈 。 每當暮色籠罩,代步車的燈光亮起,狗狗們圍攏過來的身影,就是這平凡日子里,最動人的風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