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姑拎著竹籃來的那天,陽光正透過紗窗落在客廳的地板上。籃子里鋪著塊碎花布,蜷著團黃白相間的小東西,只有手掌大小,眼睛半睜半閉,正抱著個迷你奶瓶 「咕嘟咕嘟」 喝牛奶,尾巴尖隨著吞咽的節奏輕輕晃動。
「剛滿月的小狗,它媽沒了,沒人要。」 大姑把籃子往茶幾上放,「你們要是不養,我就送鄉下親戚了。」 奶奶立刻皺起眉頭:「養狗多麻煩,要喂飯要遛彎,還得收拾大小便。」
話音剛落,上二年級的孫子 「噔噔」 跑過來,蹲在籃子邊直笑。小狗喝完奶,搖搖晃晃地站起來,往他的運動鞋上蹭,毛茸茸的尾巴掃得鞋幫沙沙響。「奶奶你看它多可憐。」 男孩把小狗捧起來,鼻子快蹭到狗耳朵上,「沒人養就要當流浪狗了,它才這麼小。」
「你以為是玩呢?」 奶奶端著剛摘的青菜從廚房出來,「每天喂飯擦屎,你能堅持?」 男孩立刻拍著胸脯:「我負責!放學先喂它,寫完作業帶它散步,絕不耽誤學習!」 他把小狗放在腿上,用手指輕輕梳它的絨毛,動作溫柔得不像平時那個會把玩具扔滿地的淘氣包。
孩子媽在旁邊看得直樂,想起上個月他養的金魚,三天就忘了喂食,忍不住打趣:「上次養魚你也說會負責。」 男孩扭頭瞪她:「小狗和金魚不一樣!它會跟我玩,還會搖尾巴!」
晚飯時,男孩把狗糧用溫水泡軟,拿小勺子一口口喂。小狗吃得歡,尾巴掃得地板沙沙響,偶爾抬起頭,用濕漉漉的黑眼睛看他,喉嚨里發出 「哼哼」 的聲音。奶奶端著飯碗坐在對面,原本緊繃的嘴角慢慢松了,往小狗的碗里加了勺溫水:「慢點吃,別噎著。」
男孩眼睛一亮,趕緊接話:「奶奶你看它多乖,就讓我們養吧!我周末幫你拖地!」 奶奶沒應聲,卻起身去陽台,把晾著的舊毛巾取下來,疊成小方塊放在沙發角:「晚上讓它睡這,別放地上。」
夜里孩子媽去收衣服,看見兒子縮在沙發邊,正用奶奶的舊毛衣給小狗搭窩。「小黃花,明天給你買藍色的項圈,咱們做兄弟。」 他小聲念叨著,把小狗放進毛衣堆成的窩里。小狗困得直打哈欠,往他手心里鉆了鉆,很快就發出均勻的小呼嚕聲。
奶奶輕手輕腳地走過來,給兒子蓋上薄毯子,又把小狗的窩往暖氣旁邊挪了挪,小聲說:「陽台有風,別凍著它。」 躲在門后的孩子媽差點笑出聲 —— 老太太這是徹底心軟了。
第二天一早,全家都被 「咚咚」 的爪子聲吵醒。男孩蹲在廁所門口,手里攥著衛生紙,眼睛瞪得溜圓,看著小狗在鋪好的報紙上拉粑粑。奶奶從廚房探出頭:「拉完了沒?趕緊擦了,奶奶煮了雞蛋。」 她把搗碎的雞蛋拌在狗糧里,還特意多加了勺溫水:「小狗長身體,得有營養。」
「奶奶你同意養啦?」 男孩的聲音里帶著驚喜。奶奶假裝板著臉:「先說好,你要是偷懶就送回去!」 可轉身拿拖把時,卻特意繞開小狗睡覺的窩,生怕踩著它。
現在每天傍晚,小區里都能看見有趣的一幕:男孩牽著系著藍項圈的小狗散步,小狗追著他的拖鞋跑,他跑兩步就回頭看看,生怕小家伙跟不上。奶奶坐在陽台上擇菜,目光總跟著那兩個蹦蹦跳跳的身影,嘴角藏不住笑意。
有天周末,孩子媽看見奶奶戴著老花鏡,在網上給小狗挑衣服,嘴里還念叨:「這黃色的顯胖,還是藍色的好看,跟我大孫子的書包配。」 男孩湊過去指著件帶帽子的:「要這個!天冷了給它戴帽子!」 奶奶笑著拍他的手:「就你主意多。」
小狗漸漸長大了些,學會了在門口等男孩放學。每天下午四點半,它就蹲在防盜門后,聽見樓梯上的腳步聲,立刻扒著門板 「汪汪」 叫,尾巴搖得像朵盛開的向日葵。男孩一進門,它就撲上去舔他的手,把他的書包拽到沙發邊,像是在幫忙收拾。
有次男孩感冒發燒,躺在床上沒精神。小狗趴在他的枕邊,用鼻子蹭他的臉頰,喉嚨里發出 「嗚嗚」 的聲音。奶奶端著粥進來,看見小狗把爪子搭在男孩的手背上,突然紅了眼眶:「這小狗通人性。」 她把粥放在床頭柜上,往小狗的碗里倒了些肉湯:「你也多吃點,好陪著哥哥。」
現在家里的話題總離不開小狗。奶奶說 「今天小黃花把襪子叼到沙發底下了」,男孩說 「它學會握手了」,孩子媽則在旁邊笑著收拾被小狗咬壞的拖鞋。原本覺得麻煩的事,漸漸成了生活里的甜。
某個周末的午后,陽光正好。男孩趴在地毯上寫作業,小狗蜷在他的腳邊睡覺,奶奶坐在沙發上織毛衣,時不時把線團往小狗那邊推推,看它追著線團打滾,笑得眼睛瞇成了縫。孩子媽靠在門框上看著這一幕,突然明白 —— 所謂家人,不只是血脈相連的人,有時是一個突然闖進生活的小生命,和因為它而變得更柔軟的我們。
就像現在,小狗突然跳上沙發,往奶奶懷里鉆,奶奶放下毛線針,輕輕摸著它的頭,嘴里念叨:「你這小機靈鬼,知道誰最疼你。」 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,把祖孫倆和小狗的影子拉得長長的,像幅溫暖的畫。
要是問奶奶現在還覺得養狗麻煩嗎?她準會瞪你一眼,然后轉身去給小狗倒溫水,嘴角卻藏不住笑意。有些麻煩啊,麻煩著麻煩著,就變成了心里最舍不得的牽掛。